6月13日,据媒体报道,印度执法局(ed)发布文件称,已正式向小米印度、该公司相关高管以及三家银行等发出通知,陈述其非法汇款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亿元)的行为。
【资料图】
对此,小米相关人士对媒体回应称,对该案的态度与之前保持一致。此前针对法院驳回申诉的消息,小米方面表示:“正研究该事项,并等待书面判决。在此重申:在印度的业务,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印度正式通知:小米48亿元资金或被没收
据外媒报道,印度执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下称“ed”)6月9日发布文件称,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汇丰、德意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指控其“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
该机构(ed)说,三家银行之所以收到通知,是因为它们涉嫌在未进行尽职调查和获取必要文件的情况下,允许作为专利费支付的境外汇款。
基于该指控,印度当局此前已经扣押了小米共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据称这是印度当局迄今为止最大数额的扣押。这次通知或意味着上述冻结资金将被正式没收。
目前,小米印度分公司、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小米科技印度首席财务官拉奥(sameer b. s. rao)、前董事总经理贾殷(manu kumar jain)、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也收到有关通知。
这场指控要追溯到去年5月沸沸扬扬的“非法汇款”纠纷。
2022年5月,出于非法汇款的指控,印度执法局已经在小米的银行账户中冻结涉案资金48亿元。此后小米对此进行申诉,但在2023年4月遭到印度当地的一家法院驳回。截至目前,印度执法局尚未提及对冻结资金的处理结果。
据悉,双方之争的关键在于特权使用费的认定。
印度执法局认为,小米印度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汇给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3个海外实体。小米印度此举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相关款项已被扣押。
而针对印度执法局的指控,小米印度此前回应称:“作为一个致力于印度的品牌,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相信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小米印度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当然,我们将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被冻结资金对小米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根据财报数据,小米集团(hk01810,股价10.94港元,市值2739.3亿港元)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85亿元,冻结资金已经超过小米集团去年净利润的50%。
2017年成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印度市场一直是小米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资料显示,小米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小米进军印度的步伐相当迅速,2014年小米3在印度第一次亮相,1个月的时间内,小米通过线上抢购的方式卖掉了12万部手机,短短一个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就达到1.5%。2017年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但今年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据counterpoint数据,2023年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3100万部,同比下降了19%,刷新了印度单季降幅记录。其中,小米的销量仅排名第三。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曾以23%的市场份额位列印度市场第一,排在其后的分别是三星、realme、vivo和oppo。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印度市场销量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三星以2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vivo以1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以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其后是oppo和realme。
整体来看,印度手机市场正出现“集中度下滑”的情况,前五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一季度的82%下滑到了2023年一季度的75%。其中小米和realme市场份额下滑较为明显,今年一季度小米和realme的市场份额都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个百分点。
印度已非中国手机厂商“投资乐园”
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遭遇也不是个例。“实际上早在本次印度金融监管史诗级处罚小米之前,包括oppo、vivo以及其他多家中资企业都已经收到过多次警告和处罚。甚至不仅仅是中资科技企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电子巨头也有被罚案例。”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22年7月,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439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8亿元)。印度税收情报局称,oppo在进口手机零部件时错误使用了关税豁免,并在计算进口货物交易价值时未包括特许权使用费。
同一个月,vivo的119个印度相关银行账号被印度执法局封锁,总额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亿元)。印度执法局在相关声明中指控称,vivo印度公司为逃避纳税,将6247.6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55亿元)汇往中国等地,金额相当于该公司一半左右的营收规模。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小米等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遭遇,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印度并非投资乐园。
“长期以来,人们固有印象里,印度人口基数很大,是全球第二大手机消费市场,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印度市场风险较大,面临多重障碍和挑战,这些障碍与其本土文化和政治环境相关。”张孝荣说。
但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印度市场仍是难以“放弃”的存在。2022年,印度gdp总量接近3.4万亿美元,已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同年,印度gdp同比上涨6.7%,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从人口来看,按联合国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称,预估印度人口将于今年年中超过中国人口,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陈佳表示:“印度国民总收入增速与人均收入增速皆保持在高位,在市场基数、增长潜力、人口数量质量平衡以及对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热情等各方面成长性都兼备,这也是国内手机厂商明知印度是世界银行评出的‘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却依然坚持长期布局印度的核心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陈佳认为,包括小米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在面对印度日渐严酷的针对性粗暴监管上,并没有选择退让或绕道而行,是有更加长远的战略意图:从市场、劳动力结构和价格等因素看,印度是重要的市场和工厂。
“小米对在印营商的系统性风险是做过充分研究和考量的,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去印度发展,一不如意就赶紧跑回来的。能做到全球前几强的手机大厂不至于这么幼稚,跨国公司的国际策略绝非儿戏。归根究底,中国企业在印受到歧视待遇的本质根源不在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几乎全部在印的外商、外企都会遭受印度各方面的打压,这恰恰是印度市场的特色。所有战略上决定去印度发展的企业都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通盘考虑,有各自精准的止盈止损平衡线,不会因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轻易变动。”陈佳说。